一不小心已經看瞭一串兒Carey Mulligan出現過的電影:從An Education中精彩的表演到The Greatest再到Wall Street:Money Never Sleeps(有點爛的一片兒)及這部片兒,正好看后兩部片的同一天看到她拿瞭金棕櫚。我朋友也是甚為欣賞這個85年的年輕演員;還巧的是原作這位日籍英國作家Kazuo Ishiguro也是朋友的心水,其之前的小說更是她至今的favorite。
倫理是這部片兒的最核心部分,不同于姜文式的電影,這部片兒里導演不隱晦,前因后果脈落清晰。Keira Knightley本已很出眾,但是和Carey Mulligan一同出現在同一影片中,我的好感只得向Carey一方移動。
至於主題,無論怎麼樣討論都不會有結果,倫理的命題永遠是一個無是非的灰色地帶。
无论画面也好, 配乐也好, 都可以算作地道的文艺爱情片儿. 但其实, 片子从科幻的角度来看也未尝不可.
开篇旁白首先打下了科幻片的基调,不治之症全都可以治愈,但是看到1952年的时间, 没认定这会是科幻.
起初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纯洁的. 孩子, 健康的孩子, 教学条件完备的学校, 英伦风光, 以及两小无猜的爱情~
然而, 为什么这些孩子都被这样严格的管理着,手腕上戴着信号器, 尤其是在健康方面的侧重, 定期体检和绝对不能抽烟等等? 这些孩子从哪儿来? 这是一所孤儿学校么?
一个实在不忍心欺骗孩子们的新来的老师, 因为受不了自己心中的谴责, 无论孩子们是否听得明白, 她都要把真相告诉他们,于是她被辞退了, 我们也大概明白了原来这些孩子的存在, 只是为了器官捐献.
长大之后的一个关键情节, 是去找真身, 看到这儿其实克隆的科幻调调已经很明朗了. 这些生命纯粹是人类为了应对疾病,而被"制造"出来的.
和几乎所有科幻一样, 观众的甜蜜点在于: 被人类"制造"出来的, 有了自己的感情和思维.
整个片子笼罩在压抑的氛围下,似乎是宿命——克隆人的诞生便是有一天死亡,去拯救另一个生命。
让人压抑的是,他们不会反抗,只是接受这样的安排。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从小被灌输的世界观。海尔森,他们长大的寄宿学校,是他们人生中唯一美好的回忆(至少在他们看来)。那里戒备森严,与外界隔离,学生们都是克隆人,他们的宿命便是成年后捐献自己的器官,一次,两次,三次,直到死亡。海尔森是最后一所关心克隆人想法和灵魂的地方,让人感伤。
压抑的还有一些小细节。凯西看色情杂志,是想找到自己的原体,原因想来可笑,竟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有性冲动,可能原体是模特...有谣言称,情侣可以申请“延迟”器官捐献3-4年,但是必须有证据,这或许是一种延长希望的催眠...为了和凯西一同申请,汤米疯狂的画画,他认为,海尔森时老师们要求他们画画是为了了解他们的灵魂(好奇怪...),但是,他小时候非常不擅长画画,所以他的画没有保存在画廊里...他和凯西抱着一打子画去找老校长,才得知,那些画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自己有灵魂...片子的最后
不流畅的剧情是这部片子的硬伤,隐约感觉导演想表达什么深意,奈何毫无逻辑的故事主干耀眼得让人无法直视。
男主请问你从头到尾爱过女一吗?
不好意思,我是一个没主见的臭脾气克隆人,所以没发现我对她至始至终深情是你的问题。
拜托编剧大哥了,您要是没法把线索脉络事先铺清晰,别突然跑出来什么男主和女二只是逢场作戏,多年后突然恍然大悟对女一才是真爱这种桥段好么,又不是什么狗血的拉丁肥皂剧。(棒子剧都不来这套了)
关于克隆人逃不逃跑的问题啊,都不想提了,关键还是导演背景没交代清楚,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还有,难道没有人发现片头女校长就给出了正确的逃跑线路吗,延期神马的都是烟雾弹,女校长一开始不就说了嘛,在学校花园捡到几个烟屁股,咱们名校的学生是坚决不能抽烟,因为它有害健康。那你克隆人不想捐器官你就反其道而行呗,你不是有代币换来的磁带嘛,音乐不错啊再跟园丁换烟抽呗。。。慢慢给自己搞个肺癌不就好了,或者随便找个艾滋病人也行阿,艾滋病潜伏期最长都10年了,总比你那延期的4年好吧。
影评作业8:别让我走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ovelsee.com/archives/id-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