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折腾我的脑细胞,决定写一篇LAIN的评论。
作为和EVA几乎同时出现的试验动画,当年LAIN就没有EVA那么火,属于典型的OTAKU动画,也就是说解析深过剧情的作品。翻过前面几篇强文之后,再吐槽显然是班门弄斧,但是不说点什么,似乎也觉得很对不起这部经典,试为之。
在人与网络化的探讨中,最有名的是GIS,然而LAIN的设定与解析要更深一步,更彻底。LAIN这个名字,让人想到“谎言”这个词。似乎在暗示,LAIN的存在之全部,就是一个谎言。再进一步,当全球脑成立,所有的人都不过是神经元末梢,一切可以轻而易举地RESET时,世界、社会,全都不过是荒诞的谎言。
RESET这个念头非常吸引人。大概每个人都会想过,如果能重来一次如何如何。在LAIN的故事中,第一次用严谨的硬科幻设定将这个概念合理化。简单地解释,是人与网络的一体化,使得世界的重启变成可能。当前我们所谓的网络,是基于硬件与协议原理组建的,区别于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两个世界的融合,在许多科幻作品都已经探讨过,但其设定思路大都是人的个体进入网络,包括GIS,也没有超过这个界限
在谈到铃音的时候会谈到什么?
世纪末的最后一部科幻神作?
探讨真实和虚无,存在和虚构?
与其说玲音是作为一部探讨性质的科幻作品。个人更倾向于把她描述成一部印象化的作品。
就好像是浸在纸上的,缓缓晕染开的色彩。
色彩本身并不存在含义,但是人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解读它,所以它有了象征,有了逻辑,有了意义。
在铃音中,充斥着的,是对电子的不安,黑暗的焦虑,自我的迷失,想要实在地感受到LAIN是什么一种感受,只要在某天晚上敲文章敲到凌晨,然后到酒吧里喝酒喝到看不清人脸就好。
与其说她是给青少年看的,不如说是一篇成人童话,弥漫着尼古丁的焦油味和酒精的甜香气,带着微微的情色和惆怅,最重要的则是无尽的空虚。
当彷徨在黑夜中无人的街道上,重要并不是Am I real而应该是Where am I吧。
WHERE AM I?I AM NOWHERE.
Help me to breathe,and give me a kiss.
这种空虚,正是无药可救。
赶了两个星期的驴子终于下完了13话的Lain,看完之后的感觉就俩字儿——茫然。有和EVA一样玄虚的主题,却比EVA更加的晦涩和无趣,至少EVA里还可以看看巨大的生物机械人和形色各异的使徒搏杀,也还有阴谋有爱情亲情友情有神话可以消遣,虽然也会被庵野秀明偷懒的超长定格和神叨叨的自言自语搞的不耐烦,但看完Lain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做动画可以懒到如此境地——连背景图都可以原封不动一遍又一遍拿来重用,感情就像是一个古来的文字RPG,不是大量的自言自语和不知所谓的图片在眼前晃动,就是嘈杂的techno舞曲或空灵到透明的声音在耳边回荡,意识流,跳跃的思维,时间线上参差的剪切,高度发达的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边沿的模糊,再配合单调的人物,单调的场景,单调的对话,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精神集中力绝对看不下来Lain,俺得承认俺在其间多次的开小差了,所以只能靠猜来理解Lain了。
感觉上Lain的故事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就是关于在网络高度发达后现实和网络中虚拟现实的讨论,事实上,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拟存在,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论题
大多数人看完估计都有这这种感觉,前6话一脸懵逼,想弃番但又抵挡不了好奇心继续看下去。接着如果你费点脑子边看边分析会感到有种抽丝剥茧般的感觉。后3话会突然恍然大悟但还是又有点不明不白。直到最终在天桥上那句:初次见面,我叫玲音!的自我介绍会让一直压在心中的疑惑和憋屈全部发泄出来!这就是这部tv所有的情绪波动。从观众的角度来看,那个年代这部作品的确很前卫,很烧脑,让人感觉剧情很晦涩难懂。但这也是编剧一种大胆的尝试。让人很有新奇感觉。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之间友情
《玲音》尖锐而笨拙的孤寂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ovelsee.com/archives/id-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