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蒂凡尼的早餐》,类似的故事令我想起了10几年前看过的张曼玉和钟镇涛主演过的《不脱袜的人》,虽说这部港产片是港式蒂凡尼,但个人觉得它比前者好看多了。
故事是发生在动荡的1960的香港,尽管我们出生在80年代的大陆人对香港那段历史不是很熟悉,但动荡的年代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是可想而知的。男女主角同样都是社会底层的群众。女的年轻漂亮,来自贫穷的家庭,一心想着嫁个金龟,麻雀变凤凰。类似的故事,但张曼玉拍出了人物的做作,势利,市侩,但却不失小女人的可爱,通透。因为即便你明白她是那样的惟利是图,却讨厌不起来,因为故事还有交代女主角的生活经历,这样剧情开展起来,你就可以换位思考她的人生选择和做法。在这部影片当中,男主角是一开出租车的司机,也是底层人物,不可能穿得像《蒂凡尼的早餐》男主角那样西装革履,光鲜艳丽,所以,同样是为了生活的话,都当了小白脸,你就会更理解钟镇涛塑造的这个人物了。
影片安排这两个人在一起,一开始他们是互相瞧不起对方的,其实还不是自己的自卑心理和有中国传统式的观念作祟
表面看,男主女主相拥一起;于是我们不禁为他们的债务和未来生活担忧;但实际上,男主被乱抢扫死了,那个只是幻想:理由一,通过男主的士被烧,不难明白最后男主举手投降并不能扭转被乱抢扫射的结局;理由二,女主轮船7.30,最后两人在候船厅时间是8.00过一点点,中间半小时男主不可能这么慢才赶到候船厅,女主也不可能一直在候船厅这么久,不然镜头也不会给大钟一个特写;还有,开船那一刻,女主转身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看了很多评论,说因为这个结局拉低了分数,在我看来结局并非如此
小人物本已艰辛不已,被裹挟在革命暴乱中更是悲苦。虽然有很多喜剧片段,却是贯穿在浓浓的关于命运的哀伤中。钟镇涛有几幕戏演得真是好,比如对着飞驶过的飞机大声呐喊,借着巨大的噪音喊出来心底所有的不甘和痛苦,比如向张曼玉表白心声,求她不要离开。张曼玉的表演也有层次,眼神里开始有戏,所以得了当年的金像影后。在所谓港片的辉煌前,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香港电影,它们是小人物的小故事,关注普通人和社会民生问题,也许正是港片的繁荣带来了港片的没落,巨大的利益使得大批浮夸无内容的烂片面世。
贫贱夫妻百事哀。也不知道是包养的可怜还是被包的可怜。
看到两毛半与一毛半,合成为四毛的故事挺想哭的。在贫穷面前,酱油拌饭+豆腐乳都是好吃的,乐观满足。社会底层女性生活描述的淋漓尽致,缺乏承担风险的稳定性,在大环境下摇摇晃晃不堪一击的爱情,唯有歇斯底里的狂躁发泄。——所以,要努力赚钱,不管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
都在说这是港版的《蒂凡尼早餐》,但也很有老香港的时代感,而且那时候的万人迷张曼玉外貌形象简直就是《双响炮》里陈好的原型。一心想要麻雀变凤凰,曼玉,灵动饱满鲜活
女主的性格
小玉的人设是个臭美的,又臭屁。臭美到臭屁的那种,哈哈哈,笑死了。像不像身边的某类打扮得光鲜亮丽自我陶醉在自己美丽世界中的gay?哈哈哈哈。实则对,她的原始动力就是能臭屁地臭美,哈哈哈,有点古灵精怪的有点对美的高品质的东西小贪心,所以显得她很单纯可爱的地方,因为对其他的欲望,比如权利控制,刷存在感没有什么兴趣。只要能让他臭屁地臭美,他就已经很开心了。她不想出卖自己的意愿跟这些臭男人发生性关系,事实上也没有这样做
其实是为了bgg去看这部片的,友哥导演,又是一部温拿兄弟出品电影。
温拿一向以傻得可爱出名,校长b哥都以喜剧居多,在电影中也经常不出彩,但是这部电影却是一反常态的深刻。
全片印象最深的是阿恭的的士被烧那一段。在政治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是蝼蚁,无力反抗,总被波及,还常被扣上一些根本无力背负的帽子。比如阿恭,他只是想挣钱吃饭,却也坏了工人罢工的计划,于是不爱国的名头从天而降。
结合时事来看更是唏嘘,hk人似乎永远都在跟自己较劲,这是殖民地人民的分裂与悲哀。
也有处理的比较生硬的地方。
“不脱袜的人”经典剧情片 刹那光辉不代表永恒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ovelsee.com/archives/id-1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