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告白》这部电影因为它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告白”二字既熟悉又陌生,曾误作类《情书》等纯爱题材而被我忽略。如果每一部电影都有色彩印象,毫无疑问《告白》几乎是灰暗的,这是一部披着惊悚外衣隐晦地讲述人性阴暗、探讨生命的影片,心智未熟者是无法理解作品至极。然而,它是我迄今为止反复观看次数最多、最令我震撼的一部,已是我心中认定的神作;既然深刻就当留下作为旁观者的解读。
故事开篇以一首卡哇伊的《Milk》带入片场,课桌歪歪斜斜,椅脚吱吱作响
终于看到期待已久的《告白》
之前被预告吸引,艾滋牛奶跌落的画面配的是radiohead的last flower,那种空旷无力却又渗透着很强的张力的感觉吸引我强烈想要看这部电影。
本以为片子应该是以悬疑的手段将松隆子扮演的悠子老师如何一步一步发现自己的女儿其实是被班上的2个同学所杀。而片子的前半个小时,就毫不脱离带水的将一切悬疑一切疑惑在松隆子来回踱步于教室内明了的告诉了我们。
让人会想说半个小时就解决了?这片子明明是1个小时47分钟啊。
前半个小时,是松隆子的告白结束。
电影讲述的其实是关于青少年犯罪,而松隆子的女儿被杀,这背后隐藏的,才是导演真正想表述的。
杀人的有2个人,松隆子将两人分别代号为A,B。A是班上成绩好的修哉,B是体育社的差生直树。
修哉看上去是个成绩好的乖学生,常常搞些小发明,但是其实他内心扭曲,常常自己制造各种刑具用来虐杀动物,并将虐杀动物的照片传上网,他给自己建了一网站用来发布这些残忍的照片,并在首页打出赫然标题让大家敬请期待新刑具的诞生。
修哉的母亲是个前途无量的电机学者
这是一所普通的初中。在一年级B班的班会上,班主任森口悠子的一番话让所有的同学目瞪口呆。数月前,森口老师的独生女被发现死在学校的游泳池里,最后警方认定是意外事故,而她却清楚真凶其实是自己班上的两个学生。森口向受到少年法保护犯人A和犯人B宣告:“这件事不会就这么了结,我会用超乎想象的方式来对你们进行惩罚。”
本片试图隐藏的思想主题的根底是对现实的真实描述,对倾斜的社会进行警告,对乳臭未干的人文主义进行冷嘲热讽,令人体会到现实生活的彻骨寒意。全片结尾处,转暗的银幕中
几天前,兄长突然问我,网上有没有日本电影《告白》的资源。我说没有听说过,对日本片儿接触得并不多,问他如何知道这部片子。他用手指了指放在卧室枕头边的《2010完全电影》,说那上边说这部片子不错。我立马翻了下,居然入选“影响2010十大佳片”,另外九部是《盗梦空间》、《国王的演讲》、《社交网络》、《127小时》、《三个傻瓜》、《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大叔》、《让子弹飞》和《玩具总动员3》.
两天前,浏览微博时看到《电影世界》主笔老晃的一条信息:“《告白》Confessions(2010),豆瓣快2千人“看过”了,恁们都哪儿看的丫,谁有种?”时间是1月20日13:50。连他都急了,看来这部片子的来头非比寻常。
因此,我对此片的观影兴致被引致一个极高点,而它所带来的快感在近年来仅次于《盗梦空间》和《让子弹飞》。
本片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主题标榜的是比较老套的复仇,复仇者是松隆子扮演的女教师。关于女性复仇,韩国导演朴赞郁的《亲切的金子》将矛头指向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成年男性
松隆子老了,但也因此更加气定神闲,迷人的美.
日本人的这部电影也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 从一个小孩子口中脱出 "我的世界总会消失的",而这个世界到底存不存在.到后来的生命,到底该不该受到尊重,仿似就是对现在中国社会的 药家鑫现象的一个狠狠的讽刺.(当然,隐藏着的还有 中国最年轻少将的不能身孕的夫人, 江*总*那打不起精神的老婆等等等等...) . 人与命,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是轻如草荐.
贯穿始终的就是杀人,而对于杀人的对错与否早已经不能用这来判定.
错了就是错了.日本人始终也持有的是这样的态度,且懂得低头认错.继而深究源头.
13岁尚未构成少年犯罪的年纪为何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产生,影片寓意很明显的是 所有的源头都来自于社会,包括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对娱乐与刺激事物永远持高度敏感的媒体 等等等等.
待人以善,终究是件不"李志"的事情. 看看那个可笑的新班主任维特,这样的人在世界上大把地存在,而在电影中的这个班级氛围中,维特就像是个局外人般....我想影片还可以在一个地方进行尝试的场景是, 维特之死.
《告白》松隆子的Orz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ovelsee.com/archives/id-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