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从一名旧巡警的视角,展现了从前清末年到解放前期将近50年的时间里老百姓所承受的剥削与压迫。在大时代的洪流里,这样一个巡警身份的小人物自身面临的巨变成为无数苦难人民的缩影。面对四次朝代更迭,个人的命运未知、渺茫。在不变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口号的宣扬之后,压抑着的是那些平淡生活且牺牲一生的“巡警”们。
一.大半生的巡警“奴才”:未曾觉察到的虚无与矛盾
影片的主人公以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形象出场:饥寒劳累,行至达志桥,开始回忆四十年前的景象。最后也以自白结束
整个故事非常的真实,非常的平民化,它将普通人的善与恶、聪明与愚蠢、勇敢和怯懦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构建了一种充满怀疑精神的世界观。我一直认为,悲观和怀疑是优秀艺术家所必备的两个素质。(梵高例外)。
“有钱的阔死,没钱的穷死。……五千年来,中国老百姓糊里糊涂的活着,委委屈屈的就死了。可是现在不然啦,老百姓要自己当权了。你要给自己站岗啦。”这是剧中申先生的台词。不知申先生如果看到今天的中国,会作何感?
这是近几天看过的较喜欢的片子了。
没有看过原著,但老舍那“京味”能看出来的,京腔的台词,四合院的场景,“我”对北京的熟悉劲,很老舍很北京。
故事从一本书开始,一页一页翻动,我的讲述也开始了,从北京的标志开始讲,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慢慢的才回到了自己身上。这段关于北京标志、压迫标志的讲述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像一群人围住一个人,听那个人娓娓道来,也像在从前的客栈饭馆里说书的,这样的距离是极近的。“我”的声音里透出沧桑,但是这种说法与口吻无疑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
“我”这一辈子经历了大清灭亡、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对抗等大事件。我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是这个小人物是一个很棒的切入点,这些大事件的走向在地图上表现,但更真实的是“我”的生活里都是生活的变故,这显得很真实不浮夸,或至少让观众觉得真实。这个小人物有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共性,这个人是活的,而不是符号,写人老舍功力深厚。
视觉上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印象比较深的是转场,讲好香水的价钱
1950,《我这一辈子(The Life of Peking Policeman)》:一世奴才【华语百佳(046)】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ovelsee.com/archives/id-2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