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找到高清修复版资源,今天果断速度看了。
本片延续了胡金铨独到的个人风格。故事本身比较平淡,偏重阐明佛理;人物设定没有所谓的主角,是一部各角色戏份分配均衡的群戏,但与之相应的亦带来了主题过于松散的弊端;镜头画面延续了胡氏电影无可复制的清雅古风,诸多作品中都曾出现人在山水间行走的镜头再次登场,以开场前五分钟为例,对于推动情节毫无意义,却给人以单纯的视觉美感。
印象深刻的两个段落,一是白狐初探藏经阁
《空山灵雨》实在不应该是一部被埋没的电影,胡金铨在电影中渗入了佛教禅宗的思想,他并未拍电影,而是用电影绘制一幅水墨……
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胡金铨对文化自觉的体认,电影取空灵二字,一切都如画一样如梦似幻……
诚然,胡金铨是不懂武术的,所以他的武侠都是依靠快速剪辑,凭借的是京剧武行的处理,配以京剧配乐和鼓点,但也正是金庸与古龙的异同,胡金铨更突显的是自己的理念,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对人性的描绘……
深受绘画、文学、历史、戏曲熏陶的胡金铨,将东方文化用电影媒介呈现得入木三分,可谓后无来者,虽然李安《卧虎藏龙》做了尝试,但那过于西化的概念丧失了东方的韵味……
胡金铨的剧本厚重见功力,可以看出他对明史的热爱,他的电影无论做不做朝代描述,都是很有明朝意味的,笔下人物都是有名有姓有职业有称谓,可见这位导演的功力……
当然剧本也有些质疑的地方,与将军一方代表的权力、财主一方代表的财富不同,带来女眷的优婆塞显得过于超然,看似是与方丈一路,若真如此,这个角色的设置就过于工具化了,人物个性完全没有展开……
胡金铨先生拍电影恰似古人作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的电影每个细节都经过精雕细琢,绝不肯出现半点粗制滥造滥竽充数的情况。空山灵雨也不例外,李翰祥在他的《影海生涯》介绍他拍空山灵雨的情况时说:马徐先生等云,一等就是18天,虽然早已脍炙人口,传遍影圈,当然不会是假,可我却没有亲眼见过,总以为有些言过其实。乃至我在南朝鲜的汉城,看到我的拜弟小胡拍外景的情况,倒认为自己是少见多怪了。那是1977年九十月份的是。。。金铨的《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的外景是两片交替拍摄,小胡劳师动众由香港带了三十多人,在汉城包了一间旅馆。。。一等就是十天半个月的,还真叫人有点毛骨悚然。”《空山灵雨》就是以他这样一种严苛的态度下完成的,难怪香港电影评论者称赞本片为他导演艺术风格的巅峰之作“本片组织稠密可以说是融会视觉语言舞蹈音乐符合组织的艺术品。由象征场面的凝聚到细节的铺张动感,以不同的节奏代替表现欲的动和悟道的静;以经济省略的手法交代错综瓜葛,这些混合了实体与形而上世界的奇妙。” 《空山灵雨》的故事发生在三宝寺
越是努力,越是想要有所取。越是想要前进,越代表不甘于此。
这周偶闻胡金铨先生的《空山灵雨》,乃是先生对佛禅的理解,融汇于这部影片。于是心心念念,于周末抽空观影。
一开场的日落山霞,一行人的赶路也拍得如此景色唯美,浑然一体。
影片讲的故事是三宝寺准备传衣钵给新住持,同时三宝寺庙有一宝物为唐玄奘法师当面远赴千里亲手摘抄的唯一一份《大乘起信论》。世间独有一份,乃无价之宝,多少人贪心独占。于是僧、商、盗、官汇聚三宝寺,显性的线为“商讨新住持”,隐性的线为“抢大乘宝性论”。
寺庙的和尚、来往的居士、官场的老爷,表面各自云淡风轻,其实内心各怀鬼胎。和尚争夺住持之位,和想要《大乘起性论》的官、商、盗里应外合。明心之方丈,因为旗下弟子无有能够承担起住持而头疼。恰逢流犯邱明来此出家,方丈与邱明一问一答之间,方丈知其慧根。然为掩人耳目,让其打扫整个寺庙的地。
官、商、盗从未停止过多《大乘起信论》的贪执,为此而无恶不作,杀人、栽赃、贿赂等。人之为财,无恶不作。在这样的乱世之下
【空山灵雨】禅意对武侠的消解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ovelsee.com/archives/id-2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