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est宫崎骏,也可以是mybest电影之一。
象征意味无比浓厚,这也是片子太过沉重与宏大的原因。アシタカ成为了那个世界的耶稣,或者是阿辽沙,而他所处的位置却站在三个世界的边缘:自然、人类与神。神之下是原始的自然与现代的人类,自然拥有山神,而人类拥有工具与火器;于此同时自然与人类之中都存在着政治性,阶级与种族(人类而言就是“国”)的对立,又何不能将自然里的有意志者称为人呢?宫崎骏尽最大努力构建了两套共存的世界,如果再去尝试完善的话他就会成为比肩傅里叶的存在了。
我们的生命太短,来不及见证那些遥远到令人恍惚的词语,比如天长地久,海角天涯,碧落黄泉,沧海桑田。
所以,要活下去。
一次旅行
一开始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中了火枪(故事中称为石火箭)而无法忍受生之痛苦的猪神化作魔神狂飙仇恨蛇一样狂舞,所到之处毒液横流寸草不生。阿席达卡为保家园射杀魔神,右臂留下带诅咒的伤痕,翻腾得像奔流,火辣辣的泥石流。他想活下去,于是为了解除诅咒也为了探明猪神狂暴化的真相,削发明志去了西方。
这个虾夷族少年大概是宫老爷子的动画里戏份最多的男孩子,模样也是浓眉大眼身强体健(……怎么说得跟郭靖似的),自称不是咋咋乎乎的“俺”而是有礼有度的“私”,性格沉默正直(还越说越像了……)。故事背景的室町时代也迥异于我们熟悉的平安或者明治,民风淳朴到隔了个山头的生活就有点儿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所以一开始阿席达卡带着土包子的谨慎(……为什么我要一直破坏男主角的形象……)经过广袤的原野,经过满是巨大卵石的河流——流年似水离离芳草青了又黄一代一代
其实,应该有一定的沉淀,再写这篇评论的。但是给个结论,可以成为我看这篇文章的最好的意义。我希望让所有人看到的。
之前,我对就对宫崎骏崇拜不已。因为他的动画中,少不了一种对社会、自然的反思。而我们看人除了对他多一份尊重之外,更应该把自己感悟到的一切,好好的埋藏在自己的心里。因为这是最真切的。
我说:“阿姗是森林公主而不是幽灵公主。”完全是因为她保护森林的决心。以至于后来他不可以和阿斯达卡永远的在一起。这大概就是对大自然无私的爱吧!
本片的人类分为两派,一派是为了生存而砍伐森林;另一派则是利益熏心,只为麒麟兽的头颅,和永生不死。看起来太荒谬的事情,却在同一时刻发生了,人们为了各自利益而无情的破坏森林。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无畏的人。”那么阿斯达卡可以说的上是一个。他尽管是为了可以继续活下去而来到这座森林,但是可以说是阿姗,或者说是这座森林改变了他。
他为了救阿姗,为了救达达拉的人民,就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将麒麟兽的头颅还给了麒麟兽,作为回报他和阿姗可以继续活下去
看完幽灵公主,最让人意犹未尽的是片中留下的一些未解答的疑问,迫使人情不自禁的去思考,可能这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魅力。
1. 为什么山神在最后杀死了乙事主而不是疙瘩大人?
这个问题总让人觉得无情,守卫森林,为亲人报仇的乙事主失去了一切而疙瘩大人闹得天翻地覆却没有遭受任何报应。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其实如果明白作者心中山神的形象就会发现这是自然的结论。
我们先来看看山神,山神出场时有一张滑稽的脸,山神的笑脸是全片中离仇恨最远的表情,这也象征着山神处事的原则,作为大自然的秩序者,他不在意什么仇恨,也没有正义的准则,更不偏袒人类或动物,只有和谐共处的秩序才是唯一标准。初看之下,是人类破坏了森林以自居,但相互倾轧本身就是自然生存的法则,没有争夺就没有进化和平衡。因此,关键要能和谐共处,这样是不至于造成更大的破坏的;但是野兽们的复仇和人类欲望的膨胀还是彻底破坏了森林的秩序,这时山神选择怎么做呢?乙事主一直期待的山神出面抗争人类最后还是落空了,山神采用了一种更深邃的方法来阻止仇恨,我称之为无奈法。
我现在写的是观影时电影结尾自带的影评自己觉得写得很有深度所以原封不动的摘抄了下来
简译:原文“幽灵公主”直译过来应该叫做”物之怪姬“物の化即生灵
日本是一个敬畏自然的国家,他们认为凡是自然界的东西里面都有生灵在保佑着。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甚至石头都有灵性,其中我们熟悉的河童.狐仙等等,日本人认为即使是活着的人,由于其怨念或是生病,他的生灵也会飘离本体附在别人身上作祟,被附的人连声音姿态都会变得和生灵的本体一摸一样。
幽灵公主仍然不能说是宫崎骏的顶峰制作,是宫崎骏对自然和人类关系苦苦思索不得其解而呕心沥血的作品,本片的内容固然处理的是自然与人类两个无法相容圣域(或正义)之间互相冲突的悲剧。但是宫崎骏事前不断否定环保。不断宣称本片如何不与商业及事俗观点妥协是他的‘绝笔之作’,并且超乎青少年理解能力范围的题材。呈现他心目中人类与自然双方的狂暴型,更在结尾时避开大结局式的结局,故意留下无法解决的永恒的两难与循环。人类追求生存与欲望的本能就是与自然中其他种族冲突的来源
《幽灵公主》Roger Ebert的影评翻译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ovelsee.com/archives/id-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