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受敬,恶受罚,平等,自由
这些在真实的中受到赞扬,但脆弱得几乎不存在的东西,是艺术作品之中的永恒。
在这些故事里。主角们都身负血海深仇,然后遇上一个东邪黄药师一样不在乎江湖规矩的师父。然后他大仇得报,抱得美人归。
这样的故事,表面看是主角的。
然而实际上真正的亮点,来源于师父的角色。
比如故事里的牙医。
他不像主角一样动机明显,帮助主角也是几乎是出于一时心血来潮。勉强找个说得过的理由,反正需要帮助的那个人会信的。而且在过程中,往往都是赴汤蹈火毫不避讳,比如黄药师遇到杨过,比如风清扬遇到令狐冲。
而一般打败这些师父的,都是些故事主线另外的点。比如武侠小说中的黄药师不是死于比武,风清扬也不是败在岳不群手下,而此电影中,最后让师父动手的,是之前为了救出主角媳妇而放弃救援的一个奴隶,放任他被狗咬死而心中不平。而之后动手的契点,是,不愿意跟自己不喜欢的人握手。
简单的说就是:我早看你不顺眼,之前有事求你,那么勉强合作。
合作结束,还装你尼玛逼啊,滚。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这是古时候的道德追求了。
对于熟悉乃至痴迷昆汀.塔伦蒂诺的中国影迷而言,《被解放的姜戈》能登上中国大银幕,这件事本身的不可思议,和片中的黑奴“姜戈”在奴隶主和奴隶同胞的眼前骑马一样,让人大跌眼镜。
昆汀的多数电影,可谓是一个“用血腥暴力做面料,特立独行为馅料”的包子。无法接受不逊色于动物般凶猛的人类暴力的观众,看到这血染的包子,定会绕道而行。一味只求视听感官刺激以发泄肾上腺素的观众,吃这个包子只求口腹之欲。真正爱吃“昆汀狗不理”的,是老去的不良少年,慎言深思的知识分子,人生玄妙,会成为昆汀知己、同好的,恰是社会阅历深厚的粗人和精神自由的文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群体。这两种人都懂昆汀么?那得再加一个前提:必得是天生聪慧的性情中人。
拿《被解放的姜戈》来看,表面上这是一个莫名其妙到美国当“赏金猎人”的德国牙医舒尔茨,唤醒黑奴“姜戈”内心自由的故事。舒尔茨有名正言顺“替天行道”的权利(有美国政府的聘书为证,不知真假),姜戈有出自本能的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他们一路上的杀戮和反抗,动机明显,行为直接
1.Django应该是个干苦力的黑奴,他识字?
2.电影桥段设置怎么跟国产电影差不多(可能是部翻拍的缘故吧),如那个德国英雄救美的故事。
3.影片中大段大段的话唠,让我这个对美国历史,文化不甚了解的人差点睡着。
4.黑色幽默无处不在,有点给的太多让人都有点反感了,要不要带头套那一段实在是受不了。
5.昆汀怎么非得给自己安排一个被虐的角色吗?
另:每一导演拥有自己的风格会有很高的辨识度当然是好事情,但是这种风格一成不变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如李安这种不断尝试不同电影风格的导演会让观众惊喜不断。
“被解救的姜戈”解救姜戈的医生为什么必死?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ovelsee.com/archives/id-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