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八年看,像老茶一饼,这才喝出点意思。
“戏”,才是《色戒》的核心。人物全在出戏、入戏、看戏之间。
王佳芝被卷入了戏。那年,她曾在戏台上徘徊,其余五个在二楼看她,远远地叫:王佳芝。
王佳芝爱看电影。看得哭,哭得死去活来。
五个人爱演戏,王佳芝爱看,但并没那么爱演。可总归有个情在里面。
刺杀,也是排演的另一出戏,只是更真。有个同学说,赶紧杀一个,再不杀就开学了。
同学们漏洞百出的计划,其实有关组织一直在后边看戏。
三年后,仍然是五个人在看台上,王佳芝一个人演,没办法
猥琐的正义
多好的一个故事,多吊诡的一场无爱之欢,也只有张爱玲的笔写得。换作大陆常规的思路来拍,一定是我方英俊潇洒男战士潜入敌军内部,很快俘获敌军美艳女特务(通常还是某大官的女儿)的芳心,于是女特务弃暗投明协助男战士,最后男人不仅功德圆满,而且还陶陶然抱得美人归——或者将美人抛弃。这道理就如柏杨先生重写昭君出塞,道:苏武办得护照,昭君办不得。因为我苏武娶夷女是赚了,你昭君出塞却是大大的赔了,好象凭空的肥水落了外人田。肥水是什么?肥水便是女人。
又或者,再“崇高”一些,忍痛割爱,如范蠡送西施进火坑一样,便让那肥水去行使她的使命吧。那一定是要刻画女人的深明大义、忍辱负重的,并且最最重要的是——及到功成之时,女人一定要自杀以示名节。至于那将女人送入火坑的男人大抵是不必殉情的,因为自有更重要的复国或建国大业要等着他去完成。
所以〈色戒〉是那样奇突的一个故事。张爱玲不动声色的,从密不透风的幕布一角掀起了一线光亮,照出了一个女子再深刻不过的悲凉。救国的大义她是不懂的,却其实更是不屑的
分享电影以来,评论里很多说我细心,能观察出细节。
这次索性将这个特点发扬光大,一次性的,把我从《色戒》里看到的隐藏极深的细节说个明白。
一、从两场牌局看易先生有几个情妇
不用说,王佳芝自然是其中一位。除了她,易先生至少还有三位情妇。
第一个,马太太。
马太太在影片开场的牌局里即有现身。这场牌局有四个女人,易太太、梁太太、马太太和王佳芝假扮的麦太太。
闲聊中,易太太借话头对马太太训话:“倒是你们老马该听听我的,接个管运输的,三天两头不在家,把你都放野了。”
“放野了”这个词不能随便用在太太身上,易太太潜藏的话语是警告马太太不要太放荡。这一定与易先生有关,不然,易太太没必要用这么重的话破坏两人关系。作为高官夫人,易太太并非不能容忍丈夫有情妇,只是马太太实在太嚣张。
牌局还在进行,易先生回来了,几人女人正在讨论钻石,易太太先是抱怨丈夫上次不肯给自己买大钻戒,接着,用意味深长的语气探问马太太:“你这只倒不错,几克拉?三克拉?”她知道,马太太手上的戒指是她丈夫给买的。
马太太不知收敛
一出戏里梦人生——论王佳芝的“戏”意识
一
在《色戒》即将完结的一幕里,王佳芝坐在一辆三轮车中,穿行在街道上。她盯着车把上拴着的一只“纸扎红绿白三色小风车”,小风车“呼呼”的转动起来,时间仿佛停滞了。突然,三轮车夫回头问她是否“是要回家”,她“哎”了一声就流下泪来。这时候,人流、车流随着镜头的移动,如同幻象一般,她随着车穿梭在梦境中。直到前方停下了一辆卡车开始封路,用粗绳索拉开两条封锁线,车没有过去,她被隔在路的另一边,就好像被隔到冥河的另一头,周围的小老百姓开始用上海话抱怨来不及回家做饭,她只是茫然的坐着,手上的钻戒熠熠生辉,她只想吃一粒毒药就算了,而下一个镜头则闪回了,回到当年她站在舞台上听到一声召唤,同伴们都在二层的观众席上,她一回头的那个瞬间……
作为整部影片中最“通灵”的一段,我认为,它的动人之处在于它错乱了时空,把情感放置入真空——包括了对那个混乱年代质感逼真的描摹,也包括了对整体氛围、节奏、场面调度的把握,甚至包括了摄影机对历史洪流里的被牺牲掉的个体的一次长时间的凝视
色,戒:极致爱情片 多余的素材?惊天的秘密!—《色戒》电影与剧本之差异探究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ovelsee.com/archives/id-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