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开始重放《孽债》,而且是沪语原版的……听说这部电视剧还有普通话版本,但我小时候看的也是沪语版,而后又零零散散看了两次,每次都是不同的感觉。
我已经忘了第一看这部电影时我多大,只记得当时我心情无比沉重,仿佛就感觉日后我的遭遇便就是电视中孩子们的苦痛经历,不禁失声痛哭,不是哭影片中有家无回的娃娃,而是害怕我将跟他们一样虽然有爸妈却没有家.再次看这部电影时已是高中,家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对家的感情已十分冷淡,于是跟片中的人物更多感受的是一种共鸣,一种自己无力独立却必须独立的委屈;而且随着回沪的临近,对上海这个城市也开始感到恐惧,那是个充满歧视与冷漠的城市。三次看这部电影便是现在,我已渐渐摆脱寄人篱下的感觉,无论是上海的亲戚还是那个所谓的家,我都可以选择不想,不问,我已两年没有回到那个家里,我没有钥匙,也没有入家门的许可。
今天播放的《孽债》是第一到三集,其中几个场面让我印象深刻:安永辉的父亲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则是,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是我儿子?安永辉当时无语,流着眼泪低…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却没有我的家。
太熟悉的旋律。
重新看发现几个细节:
1. 卢家姑姑把美霞送到她爸爸那儿时,并没有依照卢家阿伯的嘱咐那样问自己弟弟的事儿。
2. 梁思凡去找爸爸的时候,放的电影是人证,背景乐是草帽歌。
3. 几个人的性格在第一集就展现的很明显。
4. 吴爸爸看到儿子时候是从淡定到激动,但立马就用冷冰冰的话语掩饰了自己内心的波动,那句你有什么证据,好伤人,小演员的眼睛从找到父亲的亮晶晶到潸然泪下,也是让人心酸
接着看
对于年龄慢慢增长的人来说,记忆越来越往后回顾,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情景经常如回放的镜头一样浮现眼前。
我是典型的北京人,可我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几部电视剧,除了《渴望》,《阿信》,就是几部海派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儿女情长》,再有就是这部《孽债》了。
《十六岁的花季》就不说了,少年时代的记忆。记得就是九十年代CCTV和BTV经常是在暑假和寒假的时候重播,即使20岁后的我还是百看不厌。
而《孽债》真的是看一次就触动一次泪点。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可是我身边的邻居,亲戚有如剧中人物般的经历,倒是清清楚楚--------东北兵团,北大荒,海南岛,西边三线,新疆------
当夏夜在家属院,大人们乘凉时候听他们讲当年的经历,是那样的新奇,懂事成年之后的我再回想起来,是那样的沉重。
那个年代,太多的悲剧,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逆来顺受,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眼泪,太多的生离死别,太多的鲜血的飞溅与生命的付出-----是悲剧,是闹剧,还是滑稽戏?问谁?又怪谁?!没有,过去的,经历的人不愿再…
人物鲜明!再看《孽债》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novelsee.com/archives/id-83684.html